《给为人父母的建议》读后感(精选多篇)

时间:2024-11-09 16:19:57
《给为人父母的建议》读后感(精选多篇)[此文共19638字]

第一篇:《给为人父母的建议》读后感

今天,拜读了李开复写的文章<<给为人父母的建议>>,感觉受益匪浅,故摘其精髓如下以便自励.

一、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惩罚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二、多信任,少严管;多放权,少施压

严管中长大的孩子,无法独立施压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信人信己放权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责任

三、多授渔,少授鱼;多做,少说

传道中长大的孩子,失去判断解惑中长大的孩子,仅能记得

互动学习中长大的孩子,才真懂得以身作则中长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四、多做好朋友,少做严长辈

规矩中长大的孩子,保守胆小父母附属品的孩子,被动听话

轻松中长大的孩子,乐观快乐做父母朋友的孩子,爱人爱己

第二篇:给为人父母的建议读后感

《给为人父母的建议》读后感

今天,拜读了李开复写的文章<<给为人父母的建议>>,感觉受益匪浅,故摘其精髓如下以便自励.

一、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惩罚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二、多信任,少严管;多放权,少施压

严管中长大的孩子,无法独立施压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信人信己放权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责任

三、多授渔,少授鱼;多做,少说

传道中长大的孩子,失去判断解惑中长大的孩子,仅能记得

互动学习中长大的孩子,才真懂得以身作则中长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四、多做好朋友,少做严长辈

规矩中长大的孩子,保守胆小父母附属品的孩子,被动听话

轻松中长大的孩子,乐观快乐做父母朋友的孩子,爱人爱己

第三篇:生活教练:给为人父母

 孩子不会因你们供应的物质而记得你,他们会因你珍爱他们的感觉将你牢记。

——李查.l.伊凡斯

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

假使父母慈爱地对待孩子,在爱怜的责骂中混合着宽恕,将爱怜的责骂带上父性与母性的同情,那么他们更可能拯救自己的孩子,而不是粗暴和苛刻地对待孩子。

——约翰·班扬



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小孩子,我会先建立自尊,再决定盖房子。

我会多用手指来画图,少用手指来指。

我会少教训多沟通。

我会少用眼睛看表,多用眼睛看世界。

我会注意少知道一点,但知道多关心一些。

我不再扮演严肃的角色,且认真地玩。

我会跑到更多的原野看更多的星星。

多拥抱,少拉扯。

我会经常看长着橡实的橡树。

我不会那么固执,会更加坚定。

我不再追求对权力的爱,

我会效法爱的力量。

(黛安·伦曼斯)

记住,我们在养小孩,不是在养花!

你们的孩子并非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之渴望”为自己生的子女。

——纪伯伦·哈利勒



大卫——我的隔壁邻居——有两个小孩,一个5岁,一个7岁。有一天他正在教他7岁的孩子凯利怎样使用瓦斯驱动的割草机割草。当他正教他如何在尽头将割草机掉头时,他的妻子,姜,叫他去同事情。当大卫转身回答问题时,凯利把割草机推到草坪边的花圃上——所过之处,大约2尺宽的一条痕迹已被夷为平地!

大卫回头发现发生的事之后,他开始失控了。大卫花了一大把时间费力地侍弄那些令邻居们羡慕的花圃。当他开始对儿子提高音量后,姜很快地走到他身边,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说:“大卫,请记住——我们在养小孩,不是在养花!”

姜提醒了我,为人父母必须明了孰重孰轻。孩子以及他们的自尊比他所破坏的任何物质上的东西还要重要。被棒球砸碎的窗户、被孩子不小心碰倒的灯及掉在厨房里的碟子都已经破了,花也已经死了。我必须记得不要打破一个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充满活力的感觉变得麻木,再增添更大的损失。

几个礼拜以前,我买了一件运动外套,井和店主马克·麦克斯讨论为人父母的问题。他告诉我,当他和他的妻子以及7岁大的女儿出外晚餐时,他的女儿打翻了水杯。这对父母在水渍擦干净后并没有责备女儿。她抬头看着他们说:“你们知道,我真地很感谢你们不像别的父母一样。我大部分朋友的父母会对他们咆哮并且教训他们要更小心一点。谢谢你们没有那样做!”

有一次,我和一些朋友共进晚餐,相似的事件发生了。他们5岁的儿子弄翻了桌上的牛奶杯。当他们开始责备他时,我也故意弄翻我的杯子。当我开始解释我在48岁还会弄翻东西时,男孩开始微笑了,而他的双亲似乎也明白了我的意思,不再生气。我们多么容易忘记我们仍然在学习啊!

最近我听到一个有关史蒂芬·葛雷的故事。他是个曾经有过重要的医学成就的科学家。有个报社记者采访他,为什么他会比一般人更有创造力。是什么因素让他超乎凡人?

他回答,在他看来,这都与他两岁时他母亲给他的经验有关。

有一次他尝试着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但瓶子很滑,他失手让瓶子掉在地上,溅得满地都是——像一片牛奶海洋一样!

他的母亲到厨房来,并没有对他大呼小叫、教训他或惩罚他,她说:“哇,你制造的混乱还真棒!我几乎没看过这么大的奶水坑。反正损害已经造成了,在我们清理它以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几分钟?”

他的确这么做了。几分钟后,他的母亲说:“你知道,每次当你制造这样的混乱时,最好你还是得把它清理干净,让物归原处。所以,你想这么做吗?我们可以用一块海绵、一条毛巾或一只拖把。你喜欢哪一种?”他选了海绵,于是他们一起清理打翻了的牛奶。

他的母亲又说:“你知道,我们在如何有效地用两只小手拿大牛奶瓶上已经做了个失败的实验。让我们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是否可以拿得动它。”小男孩学到了,如果他用双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他就可以拿住它不会掉。这堂课真棒!

这个知名的科学家说,那一刻他知道他不需要害怕错误。除此以外,他还学到,错误只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科学实验也是如此。即使实验失败,我们还是会从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每个人的父母都跟他母亲的反应一样,那不是很好 ……此处隐藏16910个字……去自信。我在大学演讲的时候,常常有学生说你总告诉我们要追随自己的心,可是我不知道自己的心是什么。如果太严管,可能就会把孩子变成这样的机器。

第四,如果施压太多,会给孩子沉重的负担。今天的孩子有很多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严重到自杀、抑郁症,这都是在巨大压力下造成的,父母对孩子一定不要过分施压,而应有解压的责任。

我知道女儿对成绩非常敏感,考虑到各种因素(例如高昂的学费)而对自己要求很高,当感觉到她有太深的责任感和太大的压力时,我在给她的信里说了一句话,很多学生说他们很喜欢,“成绩只是一个很无聊的分数,它是给那些爱慕虚荣的人拿去炫耀的,或者给那些慵懒的人去畏惧的。”这句话可能不适合每一个学生,有些学生还是要培养责任感的,但是我有必要告诉女儿,我永远不会刻意地看她的成绩。

几个月前,女儿问我是学日文还是韩文好,我跟她说两个都没有用。但是

后来我很后悔,就告诉她虽然你的父亲说日文韩文都没有用,但是你都可以去选。我告诉她要追随自己的心,去尝试很多事,因为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点,在人生未来的某一天,你会有机会把这些点连在一起,画成一条优美的曲线。在我个人成长过程中,有件事意义重大,就是四岁多时我决定不要读幼儿园而去读小学,我的父母答应只要考得上就让我读,最后我考上了。这是我第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我因此意识到自己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而是一个有决策权力的人。放权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在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会相信自己,以后也会相信别人。在放权的环境中长大,孩子也会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深具责任感。

三、多授渔,少授鱼;多做,少说

传道中长大的孩子,失去判断解惑中长大的孩子,仅能记得

互动学习中长大的孩子,才真懂得以身作则中长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在中国的环境中,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有一个常犯的错误,就是说教,说教是中国传统的两三千年前的形式,但是在21世纪已经过时了。传道式的教育之下,孩子可能会记住,但不会真的懂得。说教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孩子不认可你,变得叛逆;二是他记住了父母的说教,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仅仅解惑的孩子同样也不会真正懂得。

要想真正懂得,一方面要试着经过互动的学习,让孩子知道没有事情是绝对的,一个问题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来看;另一方面要“授之以渔”,教孩子思考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中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当你把所有学科的知识全部忘光的时候那些剩下来沉淀在你心中的,那才是教育的本质。

我常鼓励我的女儿参加辩论会时去辩论她不相信的那一方,多想一下她不是自然想出来的那一面,这样才能理解事情是有两面的,没有绝对的是非黑白。当人面对两面的时候,会更深刻地思考问题,另外,这种思考方式也会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除了这种批判式思维之外,同样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有些父母亲会威胁孩子如果再打架就会打他,显而易见这样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真正沉淀在孩子的心中的是如何做的,而不是如何说的。那些让孩子守时而自己不守时,让孩子讲礼貌而自己不讲礼貌,让孩子讲诚信而自己不讲诚信,让孩子负责而自己不负责的父母都没有做到真正的教育。所以,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我给女儿的信中谈到了以诚待人,多交朋友,无需强求朋友跟自己一样嗜好、一样个性,只要相互真心对待就足够了。我也跟她举了自己的例子,我身边的朋友都个性迥异,

但是如果自己都没有做到,我这样说就没有说服力了。

四、做好朋友,不做严长辈

规矩中长大的孩子,保守胆小父母附属品的孩子,被动听话

轻松中长大的孩子,乐观快乐做父母朋友的孩子,爱人爱己

我的父亲是个很好的父亲,他爱国、诚信、非常负责任,但是他从来不跟孩子打成一片,严守着长幼有序的界限。对父母尊敬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在这个时代成长,孩子的心中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压力,当他们面临问题、困惑和挑战的时候,如果只是觉得父母是高高在上的长辈,就可能避而不谈,慢慢就有了代沟和隔阂。家长也许会觉得孩子太难懂,但其实可能是自己没有放下架子,定了太多规矩。

在太多的规矩和框架之下成长的孩子会胆小、保守、被动,新的时代里这样的人很难达到自己的潜力,也难在优秀的企业或学校脱颖而出。今天我们希望培养的孩子是快乐、乐观的,是能看到一杯水半满而不是半空的,是能够对父母亲有信任彼此倾诉的,是能够爱自己也能爱别人的。

所以我跟孩子在一起时,总告诉自己不要有架子,我的孩子会像朋友那样跟我开玩笑,也有很多话跟我说。以前我都是用电子邮件,但自从要跟女儿沟通之后,我就经常用im,在im上,我发现她讲的很多话都是奇奇怪怪的(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都有那么一套九零后的网络语言),我也学着跟她这样讲,刚开始时她觉得很奇怪,但是后来她告诉我我是一个很可爱的爸爸。其实孩子不但愿意,而且非常渴望做我们的朋友,我们也非常需要他们做我们的朋友,得到他们的信任。今天的孩子很多习惯跟我们已经不一样了,让他们来学我们时代的规矩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学习他们的。

那是不是就完全不要规矩呢?当然不是这样。规矩可以有,然而:(1)定好规矩,但是首先要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讲好的惩罚;(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有启发的作用;(5)孩子越大,规矩越少,放权越多。

这是我的四个建议,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帮助和启发,中国的未来在中国的青年中,而中国的青年都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最爱,所以让我们以后能够彼此勉励,把他们培养成他们最好的自己。

第五篇:为人父母

《父母课堂》—家长的良师益友

为人父母,教育孩子是我们重要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苦恼于不知如何去教育好我们的孩子。读了《父母课堂》之后,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受益匪浅。

一直以来,我对儿子的教育都是缺乏耐心,训斥得多,表扬得少,导致儿子有时会抱怨我对他太严格了,也感觉他有时不喜欢亲近我。这些我都没有意识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现问题。直到读了《父母课堂中》的一篇《要培养孩子须先培养自己》文章才让我更深刻体会到自己培养孩子的误区。文章提到作为父母,我们要不断的反思、学习;要学会从情绪上接纳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和孩子之间要互尊互爱。这些真的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教育方法。父母的教育能影响孩子的成长,要培养孩子之前确要学会培养自己。学会培养自己的耐心,并不断的反省自己,看看自己现行的教育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是否需要调整自己;学会试着去了解自己孩子内心需要的是什么,能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他帮助和鼓励。

感谢《父母课堂》,让我懂得要教育好孩子就必须不断地改变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式。愿《父母课堂》成为每个家长的良师益友,在家长迷惑的时候给予指点迷津,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麻章中心小学二(6)班万颖琦家长 万德沛

《《给为人父母的建议》读后感(精选多篇)[此文共1963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