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时间:2024-12-01 16:19:59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此文共25714字]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优选(参考10份) 由会员“chenbojie”整理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篇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篇2: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篇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篇4: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篇5: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篇6: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篇7: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篇8: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篇9: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篇10: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正文】

篇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创造舒适、卫生、整洁的工作环境,加强公司卫生管理,树立公司良好形象,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区域划分为办公区域、公共区域、职工宿舍、食堂和其它区域,具体分工为:

1、经理室卫生由办公室负责打扫;

2、各部室的卫生由本部室人员负责打扫;

3、办公区公共区域卫生由各部室按照划分的卫生区域进行打扫;

4、职工宿舍、厕所卫生按照制定的值日表执行。

5、食堂卫生由厨师负责打扫。

6、其它区域卫生由办公室负责安排。

第三条:办公区域、职工宿舍和食堂区域卫生工作要做到以下方面:

1、门窗(玻璃、窗台、窗棂)无灰尘;

2、地面清洁干净,无污染、污水;

3、楼道、办公室四周墙壁及其附属物、装饰品无蜘蛛网、灰尘;

4、书橱上无灰尘、污渍、书橱档案橱内书籍资料排列整齐,无灰尘,橱顶无乱堆乱放现象;

5、桌椅摆放端正;

6、办公桌上无灰尘,物品摆放整齐;

7、微机打印机等设备保养良好干净,暖气管道、照明灯、电风扇、空调等电器干净,无灰尘;

8、室内、楼道墙壁干净无涂抹痕迹;

9、办公楼前及院门周围卫生要定期打扫,持续卫生,无纸屑、无垃圾等废弃物品;

10、厕所无异味、无蝇蛆、无尿碱,无积水,无污物。

第四条:各部室要按照划分的区域,认真搞好卫生工作。

第五条:公司员工应严格遵守本规定,自觉理解相关部门的管理与监督。

第六条:因卫生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宿舍或其他卫生区域在抽查或检查时连续两次得分倒数最终一名,宿舍卫生有问题者扣除该宿舍所有居住人员每人10元工资,其它卫生区域卫生有问题,扣除职责部室负责人20元工资。

第七条:办公室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卫生区域进行抽查、检查、评比。

第八条:本办法由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九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此前下发的有关卫生管理的制度同时废止。

篇2: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据

1。1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由www.网友投稿]

1。2 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分厂、部门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3 定义

3。1职业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害因素。

3。2 职业病: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名单的疾病。

4机构设置

公司成立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总经理任组长,主管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各分厂及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组员;行政管理部为职业卫生防治的日常管理机构。

5职责

5。1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职责:

5。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并将此工作列入企业管理的重要资料。

5。1。2审定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并定期监督检查方案的落实情景,解决各部门关系协调、所需资金落实等问题。

5。2行政管理部职责:

5。2。1宣传、贯彻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实施。

5。2。2确定公司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协助邹平县卫生监测站对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公示;对超标场所,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案,监督整改。

5。2。3负责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负责企业劳动卫生档案的建立工作;

5。2。4负责组织每年一次的职业健康查体和应急时的健康检查工作;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职工办理《职业健康监护证》;

5。2。5负责组织进行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5。2。6 负责在职工职业病档案的归档工作。

5。2。7会同人力资源部联合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工作,普及和提高全体员工的职业卫生知识,提高自救、互救本事。

5。3人力资源部

5。3。1负责新入厂员工上岗前的健康查体和员工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查体工作。

5。3。2负责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5。3。3负责退休退养职工的职业病管理工作。

5。4各分厂、部门职责

负责本部门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预防工作。

6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6。1行政管理部根据公司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时如实地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理解监督。

6。2申报的主要资料有:用人单位的基本情景;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7 职业防护(防尘、防毒、防噪)管理制度

7。1劳动者享有下列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7。1。1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力;

7。1。2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的权力;

7。1。3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权力;

7。1。4要求用人单位供给贴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的权力;

7。1。5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力;

7。1。6有权拒绝违章指挥、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的权力;

7。1。7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提议权力。

7。2 尘、毒、噪场所规定

接触烟尘场所,生产、储存、使用苯等场所,产生酸、碱雾场所,产生噪音的场所。

……此处隐藏23172个字……能处理的,及时报告检修职责者,立即处理。

4。2。3正确地按车间制订的润滑表规定,定期添加润滑油或润滑脂,定期换油,坚持油路畅通。

4。2。4操作工在本班下班前15分钟停机,将设备和工作场地擦拭和清扫干净,坚持设备内外清洁,无油垢、无脏物,做到“漆见本色铁见光”。

4。2。5认真执行设备交接班制度,主要设备每台都应有“交接班记录本”,每班人员应认真写清楚,交接双方要在“交接班记录本”上签字,设备在接班后发生问题由接班人负责。

4。3 专业维修工人,实行设备包修制:

4。3。1 班组包区域,个人包机组。

4。3。2每个设备区域和每一台设备都要制订和悬挂维护检修职责牌。区域内要悬挂班组长职责牌,单机悬挂个人职责牌,填写检查维修职责者职责。

4。4 专业维修者有下列职责:

4。4。1区域包修的职责班组,应按车间制定的区域设备检查点,分解落实到单机包修的个人,定时、定点进行巡回检查包修。

4。4,2 包机的个人应根据车间规定的每台设备检查点的检查情景详细填写记录,交车间设备组存档备查。

4。4。3 车间设备组应根据定时定点检查的记录,安排和落实该设备的预修计划,并报设备科备案,及时排除设备事故或设备故障。

5。 设备的分类分级维护保养

5。1叉车、反应釜等通用设备,按一、二、三级维护保养职责制。

5。1。1 一级保养以操作者为主,维修工人配合,二班或三班工作制的设备每季度做一次一级保养。运输车辆则每行走2000公里进行一级保养,每次保养必须按保养的要求进行。

5。1。2 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人为主,二班或三班工作制的设备一年做一次二级保养。运输车辆则每行走7000公里,进行二级保养,每次保养必须按保养的要求进行。运输车辆每行走45000-50000公里,进行三级保养,按运输车辆保养资料及要求进行。

5。1。3 连续生产线上的专用设备,推行点检、预修和厂休及节假日的维修职责制,根据点检的预修计划,进行定量维修。

5。3 设备的预防维护保养周期的确定,可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生产班次划分类别。

5。3。1 A类设备周期最短。

5。3。2 B类设备周期较长。

5。4 车间

设备主任组织分管的设备员,按类别确定好每一台设备的必检部位,定岗、定员,职责到人,并报设备科备案。

5。5 车间设备员将分管的每一台设备,编写生产工人日常维护检查表和专业维修工人巡回检查表(包括机组名称、必检部位名称、每点检查资料、检查标准、检查时光、检查总的编号)及检查记录或图表。

6。 设备维护规程的编制

6。1 设备维护规程是设备维护工作惟一遵循的准则,是企业搞好设备维护工作的基础。企业所有生产工人、维修工人、生产、维护管理及指挥人员都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设备维护规程,根据生产发展、工艺改善及设备装置水平的不断提高,应相应修订和完善。

6。1。1 每种设备都应有维护规程。

6。1。2 新建和技术改造的机组或单台机设备在验收投产前,要编写好维护规程,经审核后,发到岗位个人。

6。2 设备维护规程,应包括如下资料:

6。2。1 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参数表。

6。2。2 简要的传动示意图、液压、动力、电气等原理图,便于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

6。2。3润滑控制点管理图表,明确设备的润滑点及选用油脂牌号。

6。2。4 当班操作人员检查维护部位,维护人员巡回检查的周期、检查点,每点检查的标准。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6。2。5 设备运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6。2。6 设备易损件更换周期和报废标准。

6。2。7 明确设备和设备区域的礼貌卫生要求。

6。3 设备维护规程的编制:

6。3。1 凡新建技术改造项目的成套机组、单台设备的维护规程由设备所在部门的设备技术组负责编写。

6。3。2 在用设备尚无设备维护规程,应逐台限期由设备所在部门负责编写。

6。3。3 生产工艺改变,设备参数变更,车间工艺组应在工艺改变前一个月通知设备组,及时对规程进行修订。

6。3。4 操作、维修人员在实践中,发现有不妥和失误之处及时向车间设备组反映,设备组应立即深人现场察看,进行修改。

6。3。5 凡新编制的维护规程,须经车间设备主任审核,送设备科备案。

6。3。6 凡修订后的维护规程,须经车间设备主任审核,送设备科备案。

7。 设备维护规程的贯彻与执行

7。1 维护规程的贯彻与执行,是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安全运行的重要方法。所以,各级领导、操作、维修人员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与执行。

7。2 维护规程必须深人贯彻到操作、维修人员,并做到人手一册。

7。3 操作工人和专职维修工人,要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并严格按维护规程执行。

7。4 车间设备组要经常深人车间检查维护规程执行情景,发现不按规程执行,及时向车间设备主任汇报,严肃处理。

8。 设备技术档案管理

8。1 设备技术档案是设备使用期间的物质运动(包括从设备的设计、选型、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更新改造、报废等全过程)的综合记载,为设备管理供给各个不一样时期的原始根据。所以,车间和设备科都应贯彻执行,逐台建立设备技术档案。

8。2 凡在用的设备都必须建立技术档案。

8。2。1 按厂制定的“设备技术档案”逐项记载。

8。2。2 必须要有传动示意图、液压、动力、电气等原理图。

8。2。3 必须要有润滑五定图表。

8。2。4 必须要有点检表(包括点检资料、点检标准、点检时光、点检人员及处理结果)。

8。2。5 设备档案的资料要随问题的出现和解决而详细记载(包括问题出现的时光、部位、损坏程度、原因、处理结果、职责者等)。

8。2。6 档案记载的资料、文字要整齐清晰(用钢笔填写)。

8。3 凡在用的100千瓦及以上的大型电机、高压屏、高压开关、变压器、整流装置、电热设备等应独立建立专业档案。

8。4 凡在用的主要设备、应建立备件、易损件图册。

8。5 新设备到货后,设备库必须把随机带来的全部资料(包括图纸、说明书、装箱单等)交技术资料室复制两份,原资料归厂资料室,复制资料一份交设备科,一份交设备使用部门。

8。6 设备大、中修,必须将检修情景(包括检修时光、检修负责人、更换的零部件、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改善部分及图纸、调试、验收等原始记录)归档。

【小编简评】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优选(参考10份)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搜索更多其他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范文。

【网友评价】

要怎样才能达到作者的水平啊。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此文共2571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