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县政协法制群团专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就巴川城区市政管理开展了视察,并召开了座谈会。委员们认为,县市政管理局成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了城区市政、交通、环卫、路灯、园林绿化、街道标牌设置管理等17项职责。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巴川城区市政市容有了较明显改变,较好地塑造了龙乡铜梁的形象。
一、巴川城区市政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在的巴川城区,面积已从原来的不足3平方公里,发展至9平方公里。人口,从不到3万,增长到5万。市政局成立后,首先狠抓了城区环境卫生,改革了清扫保洁工作的运作方式,对主要街道的卫生,实行了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承包制;支街巷道执行定人、定段、定责的分段包干责任制,奖惩逗硬。清除了陈年的暴露垃圾,巴川城区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治理。二是狠抓了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清除了过时陈旧广告招牌,乱张贴的印刷品,拆除了临街面有损市容的防盗网、违规建筑;协同有关单位对空中不规范的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线路进行整治。积极筹措资金更换街道地名标牌,设置城区道路交通标志线路和临时停车位。及时纠正查处各类违章。改变了原巴川城区市政管理松弛无序的状况。三是狠抓了路灯及灯饰工程的建设管理。安装路灯2390余盏,亮灯率98%。积极组织主要街道的部门完成了一期灯饰工程,为建国50周年和巴川城区夜晚增添了光彩。四是狠抓了园林建设和绿化管理,做到了建设一片,绿化一片,管好一片。现城区人均绿化面积已达3.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增至20.5%。
市政管理工作成绩显著,效果良好,值得充分肯定。但也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城区的市政公用设施数量少质量差,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有的新区方圆几百米或几条街没有公厕和垃圾台。有的建设单位在修建街道、下水管等市政基础设施中,偷工减料,加之竣工时又没有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造成一些地方下水道排水不畅,人行道下沉,踩板缺损。特别是有的单位在人行道施工后,未对回填土方夯实,导致人行道凹凸不平。路灯的安装设置疏密不均,夜间有的地段浪费很大,有的地段又昏暗不明。广告乱拉乱扯和印刷品乱发乱送。
2、职能职责交叉错位,市政管理执法力度不够。市政管理局它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城区房屋的乱搭乱建,摊点乱设乱摆等违规行为按铜编(1998)25号文件规定市政局不负责执法,而在实际操作中统统由市政局负责,这样遇到的社会矛盾、焦点多,群众意见多,社会压力大,很容易引起“吃官司”,直接影响市政管理的力度。
3、市民和执法人员的素质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巴川镇属于农村县城,有相当一部分市民文明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生活习惯都很差,有一个素质提高的问题。现在乱丢果皮、纸屑、烟头、乱倒垃圾、随地大小便等损害环境的不良现象随处可见。另一方面,有的执法人员和义管队员在市政管理和纠正违章中,方法简单粗暴,甚至出手打人,以罚代法倾向突出。依靠发动各单位、各部门和街道居委会对群众的宣传教育管理工作差。
4、市政管理资金严重不足。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市政设施设置,广场管理,路灯安装维护等资金缺口很大,人头经费都难以保证。现已欠水电费86万元,给市政管理的运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几点建议:
1、应广泛依靠和发挥各单位、各部门和街道居委会的作用,对广大市民进行文明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生活习惯和城市管理法规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市民的思想素质。借助报纸、电视、公益广告等在广大市民中开展“巴川城区是我家、共建洁净家园”的活动,树立起“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耻辱”的文明意识。动员广大市民行动起来,爱护市政公共设施,保护环境,做文明市民。2、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理顺市政管理局的职能职责,如房屋乱搭乱建,摊点乱设乱摆的管理等应以具有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为主,市政局配合来管好市政市容。
3、提高执法人员和义管队员的*思想素质、加强教育、培训、管理。执法人员在执法时,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注重长效管理,突出以教育为主,不能以罚代处。
4、加强对市政设施的监管,杜绝人为的不良后果发生。要保证已建好的车行道、人行道、下水道、厕所、垃圾台等公共设施作用的发挥,应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垃圾车运送垃圾时应密封,避免垃圾一路满天扬。公厕的管理人员不能只管厕所,应明确把垃圾台管好,坚持每天清扫。绿化体现多样性、观赏性,力争一条街一种树。抓好屋顶、墙面、门面立体绿化,实现城区处处有花香。抓好文化一条街的后期工作,以便早日发挥作用。
5、精打细算、节约开支,弥补经费不足。建议:一是上级拨给的城市维护费要到位;二是要落实专人依法按政策征收规费;三是要本着为市容市貌增光彩和节约的原则,对路灯应实行控时,控段、控盏开关,除节假日外,平时一组灯只开一盏灯照明。洒水车应想法自己开辟冲洗街道的水源。园林绿化应实行公开招标、承包、节省开支。
6、在新建的规划区内,应规划和修建公厕和垃圾台。
第二篇:关于城区市政管理的调研报告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市政管理工作在完善城区功能、美化城区环境、提升城区形象、提高xx竞争力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市政管理工作仍然受到“条块”关系不顺、“事、费”不对称,“权、责”不够明确等诸多因素制约。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现xx城区形象大提升,市政管理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一、城区市政管理历史与现状
(一)市政管理体制随城市化进程不断演变
xx城区市政管理体制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建管合一”时期。上世纪80年代初期,县城两路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市政管理工作主要由原江北县城建局负责。随着江北机场的动工建设,带动了两路城区拓展,以及龙溪开发建设的启动,城区市政管理工作日显重要,1986年成立了江北县市政环境卫生管理所,隶属江北县城乡建设委员会。环卫所负责环卫规章制度、道路保洁、垃圾清运、下水道疏浚和环卫执法等工作。环卫所内设清扫保洁组、排污组、疏浚组,下设水土、两路两个环卫站。二是“建管共治”时期。1988年初,成立了江北县城管办,隶属江北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城管办负责执行国家城镇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全县的运输秩序、市场秩序、卫生、环保、园林绿化、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对创建卫生城镇进行组织实施。1990年底,江北县城管办作为县政府的直属机构独立开展工作。1991年成立江北县城管监察中队,由县城管办领导。按照xx市人民政府规定,县城管监察中队协助规划、环境卫生、市政管理、园林绿化、环境保护、公安、食品卫生监督、工商、民政、烟草专卖、文化市场等部门做好城市管理工作。三是“建管分离”时期。适应城市化进程需要,2014年成立了xx区市政管理委员会。市政委负责城区建成区的市容市貌、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广告灯饰管理和市政综合执法工作,现下设区市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设施管理处、环境卫生管理处、回兴市政环卫所、龙溪市政环卫所、区 ……此处隐藏18079个字……>
目前,xx城区计划生育管理的难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流动人口、富人和名人的计划生育管理难以到位。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不明显,“超生游击队”难以消除,计生工作仍然处于失控的边缘。二是一些部门依照相关法规政策取消了对计划生育证明的前置审查,加上计生的联动机制没真正下到基层,工作合力还没形成,许多具体措施难以落到实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效果更是难以保证。三是基层工作力量十分薄弱。自从我区进行镇街机构综合改革后,原独立的镇街计生办与民政办合并成社会事务办(科),专兼职工作人员减少,工作量增大,平均每个街道都有2万以上的流入人口,基层组织对其计划生育管理力不从心。从2014年开始,xx区纳入主城区考核,以前未作为工作重点的街道纳入了核心工作,计生工作方式转变,对发现处置违法生育怀孕的流动人口,需要大量的计生执法人员开展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而现在每个街道都仅有2名计生专干,对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加之流动人口底数不清,基本情况不明,信息交换更新不及时,“躲生”、“跑生”现象较为突出,违法怀孕生育调查难、处理难,人口计生工作比较被动。
三、xx城区人口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1、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树立平等相待的意识。政府各部门工作人员在管理中,要充分认识大范围的人口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流动人口凭劳动挣钱、创业是主流,为我们的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要与常住人口同等对待、同等待遇,决不能歧视外来人员。
2、不断加强机制建设,健全完善管理网络。目前,我区应建立区、街、社区三级立体的、多层次的管理网络。真正形成政府带动、各方参与、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的组织网络。
3、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制定长效管理措施。为实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应制定和完善诸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流动人口依法管理教育实施意见》、《流动人口管理教育各部门职责分工》,《流动人口管理法规条例》以及办公室、流管站、协管员的各项规章制度,突出抓好私房出租户、用工单位的登记办证制度落实。区级财政应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流动人口管理和协管员的工资,保证流动人口管理有力度,有专业管理队伍。
4、不断深化服务内涵,大力倡导人性化服务。我区应把110巡逻车扩展为流动派出所,深入流动人口集居地,为他们提供报警、求助、纠纷调处等服务。利用街道、社区“一站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实行流动人口各种登记办证手续“一条龙”集中办理。“管理服务站”还应提供劳务中介、家政服务、租赁房屋、法律咨询、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信息服务。进一步扩大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规模。同时,大力推进农民工公寓式管理模式。对流动人口进行法制教育培训,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5、不断改进管理办法,健全自我管理组织。应重视流动人口自身的组织建设,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体系。针对流动人口老乡观念重、彼此易沟通的特点,挑选其中有威信、素质好、有组织能力的人员担任协管员、协教员;针对流动人口中有一定数量党团员的实际,建立流动人口党支部、团支部;针对流动人口青壮年多的现状,成立流动人口民兵连和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这些组织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将是不可替代的。
6、不断加大整治力度,消除社会治安隐患。在流动人口管理过程中,应经常组织力量对流动人口聚集地进行不间断的清查整治,提高预防、发现、控制、打击犯罪的能力。切实做到出租屋登记不漏户、不漏人,保持查一块清一块,整一片建一片,发展一方巩固一方,不断向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难点地段循环滚动。通过不间断的“滚动式”清理整治,增强管理效果。
﹙二﹚进一步加强弱势群体人口管理
1、掌握情况。及时准确掌握城区弱势群体人口基本情况。由各街道牵头,摸清本辖区内征地农转非人员、进城务工农民、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其他低保对象的家庭状况、就业状况、生活状况、思想状况等,找出特定时期不同弱势群体人口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为区委、区政府加强弱势群体人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完善政策。按照城乡统筹原则,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待遇平等政策。如完善征地农转非人员拆迁安置补偿政策并维护其长远利益政策;农民工享受城区市民就业、保险、子女入学等政策;农民工与城区居民政治上平等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帮扶弱势群体人口的政策。如建立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和创业等政策。进一步完善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政策。如完善农民工“五险”到位的操作性办法﹔完善临时救助措施,对困难群众家庭给予救助;对流浪汉乞讨人员实施“主动救助”等。
3、加强投入和监管。政府要在财政投入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集体补助为辅、社会共同参与的救助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对社会救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确保资金不被挤占、挪用、贪污等现象发生。要建立困难群众管理系统,不断提高救助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4、人文关怀。政府要在就业、培训、创业等方面,给予弱势群体人口更多的具体政策关怀;在医疗、教育、住房、司法援助等方面,应该采取更主动更切实的措施。对弱势群体人口,应动员全社会给予关注、关怀和帮助。要引导弱势群体人口树立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使城区弱势群体人口在发展中同步奔向全面小康。
﹙三﹚、进一步加强城区计划生育管理
1、抓住重点。城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难点在于流动性。由于居住地和职业的不断变换,使计划生育管理部门难以掌握育龄妇女基本情况。要有效控制城区计划生育,必须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2、各方配合。加大联动力度。严格按照各单位职责分工的要求,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城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区公安、民政、司法、财政、人事、劳动、建设、卫生、工商等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履行城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形成协调有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高效运作机制。与流入人口、流出人口相对集中的镇街和区外省市加强区域协作,定期通报反馈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共同处理。
3、严管重罚。一是对违法生育户和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要摸底,掌握准确信息。利用2014年实有人口调查和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有利时机,对城区居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一次彻底清理。二是严格按规定强制征收超生和不按规定计划生育的当事人的社会抚养费。对富人、名人还要降低或取消他的政治待遇。对漏报、瞒报出生人口的单位负责人和计生管理人员要加大处置力度。
4、搞好服务。成立单独的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并负责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按流入人口的一定比例配设流动人口计生协管员。加大对流动人口的计生免费手术、药具发放和免费生殖健康等服务。
给您推荐其他范文:城区行政管理体制状况调研报告
城区环境保护管理调研报告
城区出租车运营和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城区工业经济管理调研报告
城区商贸流通管理调研报告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