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案(精选多篇)

时间:2024-11-27 06:23:15
济南的冬天教案(精选多篇)[此文共12063字]

第一篇: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

班级:汉语文101班姓名:林苗学号:1020141125指导老师:李常春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本文生字词“温晴”、“响晴”、“贮蓄”、“空灵”等词语的意思。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各种形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情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情感,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法与学法

教法:老师通过故事导入,课前检测法,讲授法,谈话法,讲解课大致内容 学法: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体会思想感情,合作探究分析讨论解决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等问题。

教学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老舍的资料。

3、准备录音带、录音机。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作者导入

1969年的一天,日本许多知名人士齐聚一堂为日本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表示祝贺,这时一位瑞典大使走到他面前对他说:“你知道吗?本来这次获奖的人不是你的,而是中国的一位作家,但是他现在不在了,而诺贝尔奖只能颁给健在的人。”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中国的作家是谁吗?(老舍)

那同学们对老舍了解多少呢?(学生回答,老师补充。这样可以检验学生资料收集情况)

二、作者介绍

1、老舍(1899—1966)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

2、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人民艺术家”。他一生共创作小说、戏剧、曲艺等作品百余种,共八百万字。

3、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

在这一部分中我会要求学生查字典“舍予”中的“予”是第几声,这样可以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和解决作者取这个字的原因是奉献的意思。在讲解作者生平是我要求学生按一下几点总结:①作家籍贯,原名,字号②对他的评价,所做贡献,获取的荣誉称号③代表作品。按照这种方法便于记忆背诵。

三、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老舍的一篇散文名叫《济南的冬天》。同学们,在你们印象里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白雪皑皑,寒冷,凛冽的北风)在北中国有一个地方,那里的冬天却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那到底那个神奇地方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就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四、检查生字词

镶(xiāng)、发髻(jì)、着(zhuó)落、贮(zhù)蓄、济(jǐ)南、暖和(huo)、澄(chéng)清

响晴:(形容天空)晴朗无云。响:非常。

温晴:温暖晴朗。

澄清:清亮,清澈。

着落:(口语中有时说成着(zhao)落。)事情有了归宿,有了结果

贮蓄:储存,积蓄。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五、初步感知课文

(一)分小组朗读,各小组点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课文最后一段怎么写的是冬天的济南,而不是与标题一样

明确: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结尾这样写有抒情赞美的作用。

(三)、全班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找出文章中描写济南的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

济南的冬天——温晴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济南的冬天的。

点拨:看看每段的内容,归纳段落大意。根据段落大意分层。

明确:天气(1)山景(3-5)水色(6)

3、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过渡段,承上启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六、合作探究

在文章第一自然段也是文章的第一层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来描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的,怎样描写的?

明确;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天气对比得出了济南是个宝地

(这一题我要求同学小组讨论,回答,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新课文,解决了第一部分,了解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温晴,作者又是通过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用北平,伦敦,热带三地的天气与济南的天气进行对比,得出了济南是块宝地这一信息。下节课我们将分析接下来的山景与水色两部分。

八、练习布置

1、 课堂背诵第一自然段

2、 仿照《春》里的春花图、春雨图给文中的山景与水色里的图画取名字

3、 选择文中优美语句或段落进行赏析。

九、板书

济南的冬天

老舍

北平(多风)对无风

文天气(1) 伦敦(无日)响晴济南(宝地)热带(毒日)比温晴

山景(3-5)

次水色(6)

第二篇:《济南的冬天》教案1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学设计

初一语文《济南的冬天》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七年级学生公开课

2、学科: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济南的冬天》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1、利用“互联网百度搜索”查找老舍以及济南冬天山水或济南名胜风景

的相关资料

2、课前进行朗读预习,掌握生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5、教师准备:1、搜索作者以及济南名胜风景的图片,选择本文的朗读素材。

2、教师自己也 ……此处隐藏8666个字……景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色 :绿、清、亮

c、作者对济南通天的喜爱和赞美。

3、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

四、合作探究、品析美点:

(一)品析美点:

的确,《济南的冬天》无处不美。那么,老舍先生是如何运用艺术的笔法,来描写景物之美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寻美。(出示课件)

修辞运用之美 俯瞰仰视之美

移步换景之美 动静结合之美

虚实相生之美 景物映衬之美

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分四人小组讨论,看哪一个组所寻之美最多。

注意:说话的时候要求以“我说××之美”开头,结合具体词句,说出它美在哪里。

(学生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在交流过程中解说“俯瞰”、“仰视”、“移步换景”、“映衬”等概念)

明确:

1、修辞运用之美:第2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一句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济南的冬天的舒适和暖和。第3节“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害了羞”写出了小山的可爱。第4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这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写远山的美。第5节“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还有“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水的美。

第5节“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

晶。”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济南比作蓝水晶。

2、俯瞰仰视之美:第2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这是俯瞰之美。第5节“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写出了济南的美。这是仰视。由河水看到天上,视野阔大,整个济南都美。

3、移步换景之美(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视线的转移,不断展现新画面。):第3节(朗读相关句子),从山上到山尖,再到山坡,最后到山腰,是移步换景之美。

第4节“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从城里到城外,又从山坡上到小村庄,再到房顶上,是移步换景之美。

4、动静结合之美:第3节,“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动静之美。

5、虚实相生之美(描写所见所闻的实有景物是实写,通过想像、联想而写事物是虚写。借助于比喻也是虚写的一种方法。):第3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是虚实相生之美。“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是实写,“好像日本看护妇”是虚写。第5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是虚实相生之美。

6、景物映衬之美(几种景物相互衬托,我们常说的“绿叶扶红花”就是映衬之美。绿叶衬得花儿更红,红花衬得绿叶更绿。):“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矮松与白雪相互映衬,在白雪的映衬下,矮松越发的青黑。这是色彩上的映衬。“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白雪与蓝天相互映衬,是色彩美。“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

草色还露着”,草的绿色和暗黄色相映衬,很美。

(二)感悟美景:

济南的哪一处美景留给你最大的享受,你能不能用“我说济南之美,美在××”开头,说一句话?

如:“我说济南之美,美在那一圈儿小山,它像一个摇篮,古老的济南城在它的怀里暖和安适地睡着。”

我说济南之美,美在澄清的河水,它又绿又清,像一面镜子。

我说济南之美,美在那些小山,它像一个小女孩,又害羞,又秀气。 我说济南之美,美在济南的天,它清亮空灵,像一块蓝水晶。

??学生自由发言,体验美的享受。

五、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一)为什么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学生思考,发言,教师总结:

1、细致观察2、抓住特征3、安排顺序4、运用修辞5、情景交融

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二)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

六、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

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七、堂上练习:

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写完交流。

八、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a类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b类

九、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第一部分(1):写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的写法,突出“温晴”“宝地”。

第二部分(2—结尾):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

过渡总写济南给人的总体感觉——暖和安适

第2段:阳光朗照下的山。

第3段:薄雪覆盖下的山。

第4段:城外的远山。

第5段:冬天的水色。紧扣“暖”字。

《济南的冬天教案(精选多篇)[此文共1206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