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范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有时会面对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总不可避免地需要事先编制应急预案。怎样写应急预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事故风险分析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参见综合应急预案中《不连沟煤矿事故风险分类统计表》。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为了有利于救人和保证救护队员本身安全,避免瓦斯连续爆炸,及时恢复通风系统、查明引起爆炸的真实火源是救灾工作中的技术关键。制定救灾措施时,必须充分考虑发生二次事故特别是发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制定防止二次爆炸的措施。
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同综合应急预案部分
3.2 不连沟煤矿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同综合应急预案部分
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4.1.1 危险源的监控方式、方法
4.1.1.1 矿井配有足够的测尘人员和测尘仪器,按规定布置粉尘测点。井下作业场所的总粉尘浓度每月至少测定2次,呼吸性粉尘浓度每月测定1次,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
4.1.1.2 建立健全综合防尘管理体系,完善综合防尘管理制度,确保所有防尘设施灵敏可靠,使用正常。
4.1.2 煤(粉)尘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4.1.2.1 防止煤(粉)尘沉积和飞扬
4.1.2.1.1 井下要有完善的防尘管路系统,皮带巷防尘管路每隔50m设一个三通阀门,其它巷道防尘管路每隔100m设一个三通阀门,防尘用水必须保持足够的供水量。
4.1.2.1.2 合理配风,在满足最小风速的前提下,选择最佳排尘风速,防止煤尘积聚或飞扬。
4.1.2.1.3 采煤机、连采机、综掘机必须具备有效的内外喷雾装置,各转载点使用防尘罩,达到最佳除尘效果;综采面放煤时架间喷雾必须开启,煤机割煤期间下风侧喷雾装置正常开启。
4.1.2.1.4 防尘洒水管路到位、系统完善。主要进、回风巷道及采掘面按规定安设净化水幕,保证水幕雾化良好,能够全断面封闭。
4.1.2.1.5 采煤工作面上下顺槽必须安设消尘管路,保证供水量、水压满足生产及防尘需求。
4.1.2.1.6 喷雾设施前加装过滤装置,保证水质不致出现堵塞喷咀的现象。通风准备队、各采掘队设专人负责喷雾的`日常检查维护工作。发现雾化效果不好,及时检查供水软管、过滤器、喷咀等部件是否出现堵塞现象,并及时进行维修、更换。转载点进行封闭,下风侧设喷雾,减少煤尘的产生。
4.1.2.1.7 按照综合防尘管理规定各队定期冲洗所负责巷道的积尘。主要进、回风井筒、大巷、盘区主要进、回风巷道每旬至少清扫、冲洗一次积尘;采掘工作面每班冲洗一次;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巷道每天至少清扫、冲洗一次。粉尘污染程度严重,造成风筒、电缆、机电设备、皮带管架等积尘较大时,应安排随时进行清扫、冲洗。
4.1.2.2 防止火源产生
引起煤尘爆炸的点火源很多,主要分为四类,即明火火焰、炽热表面和炽热气体、机械摩擦和撞击火花和电火花。
4.1.2.2.1 严禁携带烟草、点火物品入井、使用灯泡取暖、井下拆卸、敲打、撞击矿灯。井口房、主要通风机房20m范围以内,禁止有明火。
4.1.2.2.2 入井电器设备必须符合防爆规定,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运电器设备。井下供电要做到 "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
4.1.2.2.3 在摩擦发热的部件上安设过热保护和温度检测报警断电装置。每班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摩擦高温点。避免截割坚硬岩石。为了防止产生摩擦冲击火花,采煤机、综掘机、连采机不得割顶割底。
4.1.2.2.4 加强爆破管理,爆破作业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
4.1.2.3 防止煤(粉)尘事故扩大的措施
优化通风系统,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各采掘面实行独立通风;入井人员必须配戴压缩氧自救器;在巷道中设置辅助隔爆设施,盘区和主要通风巷道应设置主要隔爆设施,一旦发生煤尘爆炸时能有效阻隔爆炸蔓延,防止其继续传播发展,减少危害。
4.1.2.3.1 主要隔爆水棚的安设位置:在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联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等巷道;相邻的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和回风巷道;相邻的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安设主要隔爆水棚。水量要求:按巷道断面计算,不小于400L/m2。
4.1.2.3.2 辅助隔爆水棚的安设位置:在相邻的采煤工作面间、煤层及半煤岩掘进巷道同其相连的巷道间、煤仓同其相连的巷道间、采用独立通风并有煤尘爆炸危险的其他巷道安设辅助隔爆水棚。水量要求:按巷道断面计算,不小于200L/m2。
4.1.2.4 预警条件
4.1.4.1 防尘供水系统、防尘设施、隔爆设施发生故障,不能正常供水和起到应有作用。
4.1.4.2 采掘工作面和转载点煤尘浓度严重超限。
4.1.4.3 巷道、管线积尘未按规定冲刷,连续积尘厚度超过2mm连续长度超过5m。
4.1.4.4 采掘工作面和转载点煤尘浓度接近爆炸下限(45g/m3)。
5 信息报告程序
同综合应急预案部分
6 应急处置
同综合应急预案部分
6.1 处置措施
1)一旦发生煤(粉)尘爆炸事故,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矿调度室,矿调度室立即通知停止工作、撤人并按顺序通知有关领导和单位。并立即组织灾区及受威胁区域人员佩带自救器按避灾路线撤离现场。
2)发生灾害时,由指挥部下令,调度室通知井下中央变电所及其他有关变电所停止向事故区域供电。
3)立即组织救护队侦查,准确查明事故的性质、原因、范围、遇险人员数量和所在位置,以及巷道通风、瓦斯情况,为制定救灾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救护队员在进入灾区抢救之前,应查明井下发生事故情况,制定控制风流及防止发生连续爆炸的措施。注意检查沿途气体情况、温度变化情况,以确保救灾人员的安全。
4)迅速组织两个救护小队抢救遇难人员。到达事故现场的小队首先侦察爆炸区域的情况,检查CH4、CO、CO2的含量,按照先抢救重伤、轻伤人员,后抢救遇难者的原则,积极抢救受困人员。在抢救受困人员中,要注意遇难人员的姿势和倒向,做好记录。在抢救中要严禁不佩用呼吸器的人员进入爆炸区域,防止中毒扩大事故。
5)在组织抢救遇难人员的同时,要组织人员迅速恢复爆炸区域的通风。
……此处隐藏2479个字……荷。
2)全开锅筒表面排污阀,并适当开启定期排污阀,同时加大给水,保持正常水位,以降低锅炉的含盐量,提高锅水品质。
3)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锅水品质,增加对锅水的化验分析次数,造成蒸汽管道水击时,应开启蒸汽管道和分汽缸上的疏水器(阀)将水排出。 4)故障排除后,应冲洗水位表恢复正常运行,如经上述处理后故障仍未排除,应立即停炉检查。并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 (4)炉管爆破事故的处理
1)当管子轻微破裂,能够维持正常水位,事故不再扩大时,可减负荷继续运行、待备用炉启动后,立即停炉检修;
2)当管子严重破裂,不能够维持正常水位、汽压时,应采取紧急停炉措施,此时,引风机不能停,给水继续,尽力维持水位,防止其它管子烧环。
3)如果有两台锅炉并列供汽时,应将爆管锅炉与蒸汽母管解列。 (5)省煤器损坏事故的处理
1)对非沸腾式省煤器,应开启旁路烟挡板,关闭主烟道挡板,暂停使用省煤器,同时开启省煤器旁路给水管阀门,继续向锅炉给水。 2)如省煤器烟气进出口挡板很密封,省煤被隔绝后可不停炉检修。 3)锅炉在隔绝有故障省煤器运行时,排烟温度不应超过引风机铭牌的规定,否则应降低负荷运行。
(6)空气预热器损坏事故处理
1)轻微损坏时,可继续运行,待备用炉投入运行后停炉检修。 2)严重损坏无法保证锅炉正常运行时,应停炉检修。 (7)锅炉运行中水位表玻璃板(管)破裂事故处理 1)锅炉运行中水位表玻璃板(管)破裂时应紧急停炉检修。 (8)对锅炉超压事故的处理 1)减弱燃烧。
2)如安全阀失灵而不能紧急排汽时,可以手动进行排汽。 3)保持水位表正常水位。 4)进行上水和排污,降低炉温。
5)弄清超压产生的原因后,再决定压火或恢复运行。 (8)炉膛爆燃回火事故应急处理步骤:
1)立即停炉,采取措施熄灭从鼓风机入口喷出的火焰。 2)保持现场,立即向领导汇报。 3)进行吹扫,分析爆燃原因
4)发生人员伤亡时,立即进行急救或送医院就医。 5)检查对流段堵塞是否严重,烟囱是否畅通。 1.2 潜在事故:压力容器爆炸 1.2.1 危险因素:高压气体 1.2.2 可能的原因事件
(1)受压容器存在缺陷(如设计、制造、加工缺陷); (2)受压容器未定期检验;
(3)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设施不完善或失灵
1.2.3 发生条件:超压 1.2.4 触发事件
(1)受压容器受到撞击; (2)受压容器靠近火源; (3)充装时错装;
(4)氧气贮存使用时沾有油脂; (5)未留余气。
1.2.5 事故后果:伤害人体、损坏设备、停产。 1.2.6 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1)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气罐、气瓶安全附件要完好;
(3)气罐、气瓶要远离火源、热源,避免阳光直射; (4)避免气罐、气瓶受到撞击;
(5)氧气瓶在贮存时不能与油脂等物品混存,要单独存放;使用时要防止油脂沾染;
(6)按规定留有一定余气; (7)气罐、气瓶要定期检验; (8)气体充装时不能错装; (9)严格执行各类气瓶的安全规定; (10)建立应急预案,制定防范措施。 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应急组织机构包括指挥部、指挥办公室、各应
急小组即告成立,本专项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与综合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相同;并迅速成立现场应急组织机构。
2.1 现场指挥部组成:总指挥由到达现场的单位最高领导担任,成员由事故发生部门、安保科科长工会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研究部署总体救援方案;调集各种救援力量;调集各种抢险救援保障物质和交通工具;发布现场信息。
2.2 现场指挥部下设机构或人员分工及职责
2.2.1指挥组;组长由事故发生部门领导担任,成员由安保科和事故发生部门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各项应急行动的落实;拟定应急救援实施方案;组织指挥抢险小组的协同作战,发布行动命令。 2.2.2 安全保卫组:组长由保卫主管担任,成员由保安员、交管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现场的警戒、车辆疏通、治安秩序的维护和保证指挥部能安全顺利开展工作。
2.2.3 后勤保障组:组长由后勤保障科科长担任,成员由汽车司机、科计处派员、仓库管理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体参加应急救援人员的器材、车辆等物质的供应。
2.2.4 专家组:组长由聘请的专业人员担任,成员由有关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对方案进行论证审查,及时解决技术难题,为指挥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2.5 医疗救护组:组长由工会派员担任,成员由医院救护人员和工会派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现场伤员的救护等工作。 3.现场力量调集及报告程序
预防预警、信息报告程序、应急响应、应急物质与装备保障均同综
合应急预案。 4.现场处置原则
4.1 现场处置工作必须遵循”协调一致,救人优先,反应迅速,救援有力”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2 统一指挥、密切协同。鉴于救援行动时参加力量多,现场情况复杂,专业性强,所以各种力量需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积极配合、密切协同,共同完成救援抢险任务。
4.3 反应迅速、行动果断。鉴于爆炸事故具有突发性,在短时间内会快速发生,处置行动必须做到调度快、到达快、准备快、疏散救人快、救灾展开快,以达到反应迅速的目的。 4.4 讲究科学、稳妥可靠。 5.现场处置的程序方法
5.1 接警出动。保卫主管接到火灾事故报警后,除立即向领导报告外,立即调集力量,奔赴现场。
5.2警戒。查清现场基本情况后,根据需要立即划定警戒区,由保卫主管组织实施警戒,设立警戒标志和警戒岗。警戒后要采取果断措施,消除火种,疏散险区内无关人员。
5.3 进入现场应查清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伤亡人员数量,迅速抢救伤员;
5.4 制定现场处置方案。现场指挥部根据现场侦察情况,组织专家制定现场处置方案。方案内容主要包括:绘制现场总平面图,确定处置方法及作业程序;提出安全要求,提供安全保障。
5.5 现场处置。应急救援力量进入指定阵地,预备队做好随时进入阵地
和替换的准备;规定撤离信号等。实施技术处置的程序:总指挥下达技术处置开始命令;各路人员迅速按分工实施处置行动;根据情况适时采取破拆、开辟隔离带、切断事故源、工艺控制等措施,避免发生次生事故。
5.6 应急救援结束。应急救援结束后,应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和检测,对人员、装备进行清点;向事故发生部门和人员交待有关事项,办理现场交接手续,必要时安排一定看护力量。对器材装备要进行全面清点,必要时将参加应急救援人员送医院进行体检。
6.本专项预案由单位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实施,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文档为doc格式